再过不久2013就该来了,2012也终将伴随着人们依旧对末日说法的狐疑中慢慢过去,成为历史。在2012年的尾端,包括兽药行业在内的很多企业开始面临回款的通病。今年的兽药行业,不管是怎样的起伏不定,也同样有着与往年一样的赊销欠款问题,这个是历来的事。那么作为销售人员,到底应该怎样在年底回款的过程中打一个漂亮的收尾仗呢?笔者从赊销的问题本身及应对策略着手,着重讲一下销售人员应该掌握的专业回款技巧,供大家参考。
一、赊销问题的形成
中国自打兽药发展成为行业的那一天开始,就给了赊销账款一个孕育的温床。众所周知,尽管我们国家一直在飞速发展,但是目前国内的信用环境状况仍然不容乐观。法制仍然不够健全,出现信息不透明、无整合的企业信用数据库;加之法院、税务、房地产管理、工商、统计的信息不能充分加以利用,信息公开不受法律保护等;而同时国外的保理公司又不受理中国公司的业务,中国被列为了非信用文化体系国家。
对于企业来说,出现赊销问题,是因为这样的初衷给公司带来一定的好处:
(一)在减少库存、增加销售的基础上,对于季节性产品,可以防止过季后产品滞销的风险,使产品转换成了无形资金。
(二)告诉客户:“我很有实力,我信任你,也是尊重你”,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轻松面对价格战,增加客户的忠诚度。
(三)可以在良好合作的基础上,迅速占领空白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而且赊销不需要很多销售人员,做到节省费用,同时还能使产品卖个好价钱。
(四)最直接的好处无非就是能够刺激市场的购买力。
在回款问题上,会出现坏账和呆账,坏账基本上就是收不回来的账款,这种情况损失的就是真金白银的净利润了而不单单是销售额;而呆账则是暂时收不回来而已,经过努力,是可以收回来的。在长期的经济数据累积现象里不难发现,呆账会使银行每天都蚕食企业的成本,造成的综合损失要10倍于坏账。因此,对于应收账款,不仅要收回,而且要快速收回。
其实收款等同于二次销售,如果没有收款这个过程,就没有进行二次销售的机会。应该明确,赊销不是完全的销售,只是因此取得了债权凭证,而这个凭证除了在打官司上有用以外,别无它用。收款毕竟不是赌博,赌是赌不来的。
我们要知道:在中国的收款中,客户的付款习惯往往是你自己养成的。
二、对赊销对象的初探
在整个销售的过程中,关系营销是销售的核心,而客户忠诚又是关系营销的最高境界。
与客户成交包括产品价值、价格,用户的信任、体验和需求等必要条件,在这几个因素里,客户采用的往往不是性价比(价值/价格)高的产品,而是值得信赖的产品。而客户愿不愿意回款,跟你进行二次合作,往往取决于用户的体验减去期望值,也就是满意度。当这二者相抵满意度为零时,其实这样的客户是不存在忠诚度的,很容易退出;若为负数,说明用户体验的结果远没有他想象中的期望值那么高,不满意也就意味着合作的暂时中断;如果是正数,那么很显然客户不但非常满意,而这个时候一般还夹杂着意料之外的惊喜。这点很重要。
在实际的厂商联销体模式里,我们都知道存在着难以磨合的“厂商囚徒困境”,这方面的博弈案例也很多,但是处理这种现象需要三个重要:即选人(与之合作的经销商)很重要、制度很重要、组织很重要。选择能与其长期合作的伙伴,制定透明合理的制度,组建一个有原则能办事的组织,这样的客户联合可以减少很多后患。
在回款谈判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刚性和柔性的客户对象,而我们要做的应该是尽量满足客户的需要,少量满足客户的想要。雪中送炭让人铭记,而锦上添花不过是当时感受。
三、分析客户类型,学会有针对性的专业回款技巧
回款的过程就是一个恰似谈判的博弈,我们要精准掌握将面临什么样的客户类型,揣测对方的心理,整合自己的综合心态。要知道谈判是一种心智和时间的投资,你投的越多,希望的回报也就会相应增加。
在谈判的对象中,通常按人际风格的四种类型首先了解谈判者的个性:
“鹰”型客户。这类型的客户强势、果断、霸道,往往对数字和金钱敏感,对情感对人不敏感;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强,有着对市场敏锐的洞察力;具备很强的谈判能力,同时也露出自身沟通能力不是很好。扮演的基本是企业的高层决策层位置,可能不太看重过程,更要的是结果。
“羊”型客户。羊是温顺、随和、善良的代表,这种人往往很好说话,且比较容易上手。羊是向导和内线的最佳首选,但不是所有的羊都如此。他们通常没有对决定的实际操控权,无法给我们想要的最终结果,但是他们在单位里一般有很好的人缘,信息渠道很广。所以这类人会是回款谈判中的关键搭桥人物。
“狐”型客户。与这种客户打交道,一定要具备十足的信心和忍耐力,否则会无功而返。他们狡猾多疑却聪明,表里不一且爱贪小便宜。这样的类型客户不仅存在,而且很多。与之周旋,要耗费很大精力。
“驴”型客户。与之谈判前,一定要做好改变自己的准备,否则谈判没办法进行。因为这种客户太过倔强、偏执,他们喜欢反对,喜欢挑战,喜欢折磨,不管你以怎样精锐的理由都没办法让他认可你的感受。他们只注重谈判的过程而不是结果,习惯在折磨别人的过程中独享那份成就感和自我满足感。这种人一般手里有实权和金钱,所以尽管难缠,若可以谈下来,那结果还是很喜人的。
这几个类型的客户是笔者通过大量的走访和数据分析出来的,基本涵盖了赊销对象的个性代表。知己知彼方可百战百胜,掌握了这个人,那么对症下药,总是会有一定的成效,下面笔者详细介绍两大回款技巧:
(一)、次序技术。即依照一定次序针对不同的客户类型进行说、听、问次第转换,说要抑扬顿挫、听要用心专心、问要讲究方法。
通常我们说“鹰”型客户一般都是德才兼备,由于自身的清高和自负反倒比较尊重事实,因此采取“听—问—说”的次序,明白他们内心最真实的需求,探究找到结果最直接的途径,然后表达自己的想法,而这期间的问题最好是封闭式的有力量的问题,这种类型的客户我们一定要有原则,积极表现出自己的职业化和专业化,用数据和事实进行谈判,张弛有度的不卑不亢。
对于“羊、驴”型客户,二者有一定的相似性,以有德无才颇多,基于这两种客户的个性特点适合采用“说—问—听”的模式。其实“羊”型客户我们用哪一种的方式基本得到的结果都会大同小异,只是这种效果会更好一些。而“驴”型客户由于其偏执化严重,我们只能采用这样的方式走进他的内心,化被动为主动。先对其说明我们的目的和最终想要的结果,然后询问对方是否可以给出答复,最终听其是怎样的回复。
最后说“狐型客户”,跟他们交流沟通,你总会有一种由于其不断的狡辩会让你不愉快产生的冲动,所以最适合用“问—听—说”的顺序。先问出他们内心最贴近真实的想法,然后听他们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最终亮出自己的终极看法,可以适当的表示出威严。这个次序还可以理解为“投篮球法则”,也就是“Yes,but”,即“是的,我尊重你的感受,但是,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一定要养成一种先表示同意然后扭转形势的习惯,先表示赞同,然后略加异议。
谈判是有节奏的,就好比“一山放出一山拦”;谈判同样是一种投资,一定要先投资尊重给对方。不管是哪种次序,我们一定要懂得以诚相待,尊重彼此。
(二)逻辑技术。即通过捕捉对方的逻辑线索(因果关系),引导向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化劣势为优势。
人的固有思维模式,往往由于其长期的禁锢而陷入定性思维,从而很难有大的突围。对于这种回款谈判技巧,说再多的理论往往也起不到实质性的效果,下面笔者通过几种具有客户代表性类型的问题式输入进行解读。
“鹰”型客户如果对已成事实不满意,通常会有诸如这样的问题“奔驰太差了,有人砸它也是应该,我不会买!”通常遇到这样强势的客户,谈判总会莫名的陷入僵局,但是如果你说“砸奔驰正是因为它有影响力,品牌效应大,他怎么没去砸QQ呢?”,这一回答笔者觉得妙哉,显然用事实和平等的态度说服了客户,想来结果如何,已经白纸化了。
“羊、驴型客户”一般即便对事实不满,也会有些委婉或者迁就,也就有了可以突破的点。譬如这种客户会问“蒙牛的奶已经被通报了,让人不敢再喝。”在事实确实如此的情况下,客户平淡的话里也似乎没有商量的余地,但是若是回上一句“蒙牛虽然被通报了,所以公司加大了其监管力度,质量把关更加严格,目前您尽可以放心的喝了,您敢喝那些侥幸没被通报的牛奶吗?”行业里我们不会以己为荣去伤害同行者,但是扭转定势逻辑,用巧妙的话语尊重现实情况,不失为谈判上策。
“狐型客户”的逻辑能力,不强但是足够绕,掌握不好可能绕来绕去的会把自己绕进去。所以一定要事先准备好多种方案,见机行事、乘胜而上。比如若是遇到“我哪有钱给你,我的下家还没给我钱呢?”这样无赖似的说法,相信兽药行业的很多销售人员都听过无数次,那么究竟该怎样接这样的话呢,不妨尝试一下这几种说辞:“您的下家不给您钱,您才更应该给我钱,他丢失的信用,难道您想继续丢失吗?”“正是您的下家不给您钱,您才更应该体会到我此时作为您上家的感受啊”“您的下家不给您钱,不代表您没钱,没看到您积极索要,这是不是可以说明您有钱啊?”这几种说法,基本上都是在保全大家的面子上进行的有效争取,还有一种“您的下家不给您钱,那是你们之间的事,我现在说的是我们之间的事!”,这样略带威胁的话,虽然让人不舒服,可是对于“狐型客户”,可以适当的运用,因为不给出一定的终极态度,他们会一直拖,拖到你崩溃还不会给你。
鬼谷子有言:“其身内,其言外者疏;其身外,其言身者危。交浅不言深。”凡事都有个“度”,最好大家在这个度内达成自己的目标,一张一弛,不要为一个没有结果的结果虚耗人生。
谈判是一门艺术,而回款中的谈判更是一种对待问题表现个人能力的策略。我们不要把别人抛过来的问题丢出去,而是要学会和对方正面相对。要恰当地用谈判策略来获取额外的利润,而不是低价竞争就能顺利成交。
在回款谈判的过程中,一定要熟悉它的组织架构,建立联系,而且要有与之长期磨合的心态,进而挖掘对方的需求,达成结果。任何事,若想完美收尾,这期间的过程必是万分的难熬和艰苦,可当结果呈现的那一刻,嘴角流露的微笑却可以消抵一切,这就是销售人员坚韧的历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