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药结合辩证治疗黄牛黏液膜性肠炎张玲萍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黄牛黏液膜性肠炎属黄牛腹泻症之一,早期不易确诊。临床诊疗经验欠佳的兽医,往往将该病误诊为普通性胃肠炎进行治疗,结果应用了大量药物,却无良好的治疗效果,甚至造成死亡、淘汰,给养牛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笔者在西北干旱地区从事兽医临床多年,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共治疗黄牛粘液膜性肠炎病例12头,其中1岁以内犊牛7头,占48.3%。2岁至4岁的青年牛5头,占51.7%,除1例未及时治疗因虚脱引起急性心力衰竭而死亡,其余11头均予治愈。现将辩证治疗情况总结如下,以飨同行。
一、病因本病常发生在9-12月份,由于秋冬季节较为寒冷,气温多变,同时饲喂了冰冻、霉变或喷洒农药的饲料,使肠壁应激产生炎症反应,引起胃肠机能障碍、腹痛,并产生一种几乎全部由纤维蛋白凝结成的多层管膜的絮状物。中医辨证病因为:病牛体质低下,脾胃虚弱,使寒、热、湿滞于胃肠,尤其湿邪困脾,使水谷难以融化,故清浊不分,拉稀不止。
二、临床症状患畜精神抑郁,食欲减退,反刍减少, 1-2天内,口腔粘滑,只排稀薄粪,不太腥臭;3天后,口腔黏膜粗糙,舌苔黄腻恶臭,排带粘液腥臭稀粪,里急后重,腹痛加重,表现站立不安,前肢刨地,后肢踢腹,磨牙呻吟;之后怒责加重,在多次怒责之后,排出一条如小肠样的,横切面肉眼观看由7-8层灰白色膜状物组成的絮状物,长达数米不等。排出絮状物后,病牛开始安定,病情不断好转,整个病程病牛体温略高,高出正常体温0.5℃,呼吸脉搏基本正常。
三、治疗治疗原则:以中西药结合为治疗原则,中药以“清热燥湿、行气化滞、活血化瘀”为主,西药以“强心补液、抗菌消炎”为主。中药用当归20克、赤芍25克、大黄20克、苍术25克、厚朴20克、木香15克、青皮25克、茯苓25克、金银花20克、川黄连15克、郁金20克、黄柏15克、神曲20克、山楂20克、泽泻20克、甘草15克,上药研成细末,开水冲调候温灌服,每日一次,连用2-3天。方解:当归、赤芍活血化瘀;大黄、神曲、山楂消食健胃,清理胃肠积食;苍术、厚朴、茯苓燥湿醒脾;木香、青皮理气化滞止痛;金银花、川黄连、郁金、黄柏清理胃肠积热;泽泻分清化浊通水道;甘草调和诸药,共奏活血化瘀,清热燥湿,行气化滞,分清化浊清理肠胃之功效。加减:病初食欲减退,反刍停止,瘤胃蠕动音减弱,舌苔黄、口腔及粪便恶臭者,加枳实15克,起到消积健胃,增强胃肠蠕动,尽快排出淤滞粪便的功效。如若病牛排血便严重者,加仙鹤草15克,活血止血。体虚者应取掉大黄、枳实、川黄连、黄柏,加党参30克、白术18克,黄芪30克,补气健脾,扶正祛邪,防止虚脱,可使病畜尽快恢复健康。西药用地塞米松5毫克,硫酸庆大霉素20毫升,5%碳酸氢钠250毫升,维生素C 1000豪克,10%的安钠咖10毫升,10%葡萄糖注射液500毫升,0.9%的生理盐水1000毫升,分别一次静脉滴注,一日一次,连用2-3天。
四、典型病例年9月18日,安定区葛家岔镇清明村一社苏某饲养的一头3岁黑色母牛发病就诊。主诉:该牛平时水草迟细,体质瘦弱,于9月14日饲喂结了霜冰的马铃薯茎叶后开始拉稀粪,经村兽医用黄连素、庆大霉素、环丙沙星治疗三天无效前来就诊。临床检查:病牛精神沉郁,瘤胃蠕动音减弱,小肠音增强,口腔黏膜红燥,舌苔黄腻,口有臭味,排红黄色稀粪,有腥臭味,站卧不宁,有腹痛现象,不时前肢刨地,后肢踢腹,磨牙呻吟,呼吸、脉搏基本正常,体温略高为39.8℃,根据病因、临床症状及治疗效果,诊断为黏液膜性肠炎。治疗用药:当归20克、赤芍25克、大黄25克、枳实15克、金银花25克、川黄连15克、郁金20克、黄柏15克、青皮25克、木香15克、苍术25克、厚朴20克、茯苓25克、神曲20克、山楂20克、泽泻20克、甘草15克,将上药研成细末,开水冲调候灌服。每日一剂。服药后,排粪次数增多,不断怒责,两天后排出约5米长的纤维蛋白膜性索状物。排出索状物后,去掉上方中的大黄、枳实、黄连、黄柏,加党参30克,白术20克,滑石30克,连服三剂。西要用地塞米松5毫克,硫酸庆大霉素20毫升,5%碳酸氢钠250毫升,维生素C 1000毫克,10%的安钠咖10毫升,10%葡萄糖注射液500毫升,0.9%的生理盐水1000毫升,分别一次静脉滴注,一日一次,连用2-3天痊愈,后访再未复发。
五、诊疗体会第一,该病应早发现、早治疗,反之则病程越长,治愈率越低。第二,中医治疗要注重辨证施治,俗话说“自古有陈方而无陈病”,对此,根据病畜的体质强弱,寒、热、虚、实、体重大小等因素适量更换加减药物种类及用量,才能做到对症下药,君、臣、佐、使互动,取得最佳治疗效果。第三,气候变冷,食入霉变、冰冻、喷洒了农药化肥的饲草料,是诱发该病的外因,牲畜体质瘦弱,抵抗力低下是内因,笔者治疗的12例病牛都是体质瘦弱,而且大都与食入不清洁饲料有关。因此,为了预防本病发生,必须加强饲养管理,增强牲畜体质,提高抗病力,防止霉变饲料的食入,会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此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