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调整低盐度虾池养殖品种结构,提高虾池生产力,充分利用养殖水体进行多品种立体养殖。我们于2010年底在龙海市紫泥镇甘文生态养殖示范区利用一口虾塘改造后进行日本对虾、草虾、刀额新对虾、缢蛏、黄鳍鲷和锯缘青蟹混养试验,获得较好经济效益,现将该生态混养试验主要技术环节如下:
一、池塘条件
池塘面积1.5公顷,有独立进、排水系统,大、小潮均能自然进水,海水比重在1.0051.015之间,池塘坡度比1:2.5,泥沙底质,配备1.5KW水车式增氧机3台。
二、放苗前准备工作
1.清淤和整埕:干塘清除池底表层污泥,然后曝晒一周,翻耕平整池底,加固池岸,在池塘四周建一条宽5m,深0.7 m的环沟。提前20天在环沟内侧的中央滩面上筑成宽34m,长1520m的蛏畦,畦间距34m,畦沟深0.250.30m,便于排水和操作管理,平整蛏埕,蛏埕面积占池塘总面积的15%。
2.池塘消毒:放苗前15天左右,纳入海水0.20.3m,用生石灰、50ppm漂白粉或20ppm茶饼进行消毒,35天后在蛏畦上翻泥0.20.3cm并整平。
3.培养基础饵料:投苗前10天进水2030cm,施用5ppm尿素,1ppm磷肥或4-5ppm复合肥,使水色保持黄褐色或浅褐色。
三、苗种投放
1.蛏苗投放 选择在11月份(农历10月中旬)播苗,密度为300450万粒/公顷,规格约12000粒/千克。
2.虾苗投放 12月初放养日本对虾苗,密度为15万尾/公顷左右,规格12cm。翌年4月份投草虾淡化苗,密度为4.57.5万尾/公顷左右,规格12cm,以后根据实际情况“挤”放23批苗,每次3.04.5万尾/公顷,每公顷投放苗量控制在15万尾内。9月份放养刀额新对虾淡化苗,密度为7.5万尾/公顷,规格12cm。
3.鱼苗投放 3月下旬放养黄鳍鲷,密度为2.252.50万尾/公顷,规格35cm。
4.锯缘青蟹苗投放 4月份放养锯缘青蟹苗,密度为1.2万只/公顷,规格30只/kg,以后根据苗种供应情况“挤”放23批次,也可每月少量投放,每公顷投放量1.52万只。
表一 池塘放养苗种情况
品 种 时间(月 日) 数 量 规 格
缢蛏 11.12 96万粒 1.2万粒/千克
日本对虾 11.21 22万尾 1.2厘米
黄鳍鲷 翌年04.06 3.5万尾 3-5厘米
草虾 04.03 05.29 9万尾 13万尾 1.5厘米
锯缘青蟹 04.0604.15 08.2008.23 1.8万尾 0.5万尾 30只/千克
刀额新对虾 09.04 11万尾 1.2厘米
四、养成管理
1.适时调水 蛏苗下塘初期,水位保持在2030cm,正常情况下每隔23天进水1020cm保持肥水,至水位加满,这样有利于缢蛏的生长。平常每15天排水一次,使蛏埕干水、本地俗称“回埕”以促使缢蛏活动,并清理蛏埕表面杂藻。入夏后,天气炎热水温高,尤其要确保良好的水质条件,必须加大换水量,使池水透明度保持在3040cm。养殖中后期,每15天泼洒一次浓度为2-4ppm的高效底净或优质沸石粉,净化池塘底质。
2.投饵 对虾以配合饵料为主,投饵量根据对虾体重按比例计算,4月份混养黄鳍鲷、锯缘青蟹后,应适当投放鲜活低值贝类(如鸭嘴蛤),每天保持虾塘中有鲜活低值贝类,这样既可以避免虾蟹残食,还可以充分利用水体中的饵料生物和有机碎屑,净化水质,保持良好的水色。
3.巡塘检查 早晚巡塘,检查池塘渗漏情况及进排水闸门防逃设施,观察虾、鱼、蟹及缢蛏的活动、摄食及生长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4.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1)多品种多次轮捕轮放可使虾类长年处于低密度状态,鱼虾蟹贝间交叉感染机率较低,已感染虾类在良好条件下,也大部分可养殖至收获规格。生产上若某批次虾发生病害死亡,一般尚有部分能成活,也较少引起轮放小苗死亡,在12个潮水期(1530天)能很快恢复生产收获对虾。
(2)利用草虾在疏养、低盐度养殖环境下,生长速度分化明显的特点,实施轮捕轮放,捕大留小。可减轻虾池容量压力,保持养殖环境稳定。一般第一批草虾经过5060天养殖,即可开始收获规格在15g/尾以上的商品虾,开始收获后,每天均可收虾,根据虾生长及病害状况,灵活改变网具网目是一项重要防病措施,病虾感染一般经“躁动期”、“滞纳期”,直至死亡,在“躁动期”收虾可减少损失及进一步的传染。
(3)虾病易发高峰期,控制锯缘青蟹投饵量,利用锯缘青蟹摄食病弱对虾而控制虾病进一步传播。通过观察定置网每天收获的对虾,池中虾病状况基本可以了解,如出现病症,应马上减少锯缘青蟹的投饵量,甚至停止投喂。
(4)减少虾蟹病毒交叉感染。锯缘青蟹会摄食病弱死对虾,生产上可观察到锯缘青蟹白斑表征(与褐斑病有明显不同,褐斑病褐斑溃烂穿甲。白斑病白斑与对虾白斑病一样灰白但不溃烂穿甲),但白斑锯缘青蟹一般不发生死亡,只有池中死虾数量大于锯缘青蟹总摄食量,腐臭的死虾被锯缘青蟹摄食才会引发锯缘青蟹发病。由于采取对虾疏养轮放轮捕,所以大量死虾一般少见。生产上定期施用35ppm漂白粉或510ppm茶麸饼,除消毒外,还可刺激池中部分病虾提早死亡并被锯缘青蟹摄食,可减少集中死亡。
五、适时收获
2月中旬开始收获日本对虾,捕大留小于3月底左右日本对虾收捕后,缢蛏平均体长达到79cm以上,体重6070粒/kg,个体肥满,即可排水起捕出售,通常要一次性捕完。
4月份第一批放养的草虾经过5060天养殖,即可开始收获规格15g/尾以上的商品虾,草虾采用不同网目的定量网可实现捕大留小,开始收获后,每日均可收虾,收获规格可人为控制。同样,黄鳍鲷、锯缘青蟹可利用不同网具进行捕大留小,选择肥满度好青蟹适时上市,控制养殖密度。
六、经济效益
总产值62.75万元,总成本25.87万元,平均产值36.88万元/公顷,平均成本17.25万元/公顷,平均纯利润24.59万元/公顷,投入产出为1:2.43,经济效益高。
表二 收 获 情 况
项目 品种 总产量 (公斤) 平均单产 (公斤/公顷) 平均规格 总产值 (元)
日本对虾 938 625.33 120尾/公斤 107870
草虾 2455 1636.67 55尾/公斤 112930
刀额新对虾 524 349.33 135尾/公斤 25152
缢蛏 7144 4762.67 66粒/公斤 64296
黄鳍鲷 3937 2624.67 6尾/公斤 110236
锯缘青蟹 1917 1278 6只/公斤 207036
合 计 16915 627520
七、小结与讨论
1、该模式是根据鱼、虾、蟹、贝不同的养殖品种,栖息水层和食性不同,利用水体中的各种生物饵料和人工配合饵料,有利于提高鱼、虾、蟹、贝等养殖品种的生长速度和抗病能力,对防止池塘老化,恢复池塘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达到相对稳定水质环境,控制大规模虾病发生及蔓延的生态养殖模式。
2、混养缢蛏的蛏地约占虾池面积1/6,每混养1-2年后要更换地方重修建新蛏埕地,新蛏埕地土壤含多类微量营养盐丰富,可满足缢蛏生长过程的营养需要。
3、该养殖模式的特点是一次性投入成本较少,通过几次放苗使苗种和饵料的投入成本分散,可以从第一批放苗的收获用于第二、三次放苗的生产投入,由集中投入变为分散投入,而且可连续收获,可适应市场的变化,相应减少了养殖者的资金压力和风险的承受能力,由于经济效益高,资金周转快,成本较低,很受养殖户的欢迎。